中国物联网产业迈过的十年里,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示范应用广泛推广、标准领域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但仍未实现大范围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正伟认为,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二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互联网其实是人联网,不同的人被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管理人的目的,而物联网则强调对物的连接,关键是实现物的管理和应用,让物自动形成体系,打造智能化的世界,产生新的社会形态。
而在过去几年里,市场上更多的是借助传统互联网技术架构实现人与物的连接,用互联网思维去赋能物联网,却无法满足这样庞大数量的“物”的连接需求,多数应用示范项目在错误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对象背景下,运营成本较高,这也正是物联网不能实现大范围应用的原因。
伴随着NB-IOT窄带物联网标准的问世,这种专用的低功耗广覆盖网络,给物联网网络连接带来新机遇,未来的连接方式也应该由人直接与物相联,转向人与物物相连所形成的系统连接,降低设备终端连接成本。
基于此,“物”是物联网的核心,NB-IOT也使得物与物的广泛连接成为可能,今后能否实现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对此,王正伟表示,不同的物可具体分解成无数个细分领域,存在若干个分中心,按照类别区分、区分连接、区分管理、区分应用,产生不同的价值,因而从“物”的根源上看,物联网应用就是碎片化的,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众多,目前想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还不太现实。
从逆向思维来看,应用的碎片化反而给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黄金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是“流量经济”,即以占有用户数量为主要特点,并进行价值衡量,但随着获客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在互联网市场寻求创新发展已存在局限性,因此,碎片化的物联网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企业连接的“物”越多,越能占据市场先机,即“物量经济”,指依靠企业占有物体的信息量和数据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和市场价值。
“盒子模式”是“物量经济”的典型代表,即智能硬件的一些变相的规模化应用,在某一个区域里,推动“物量经济”的“物”形成一定规模。如共享充电宝和快递柜等,均可统称为“盒子模式”。
当前,蜂巢、邮政、菜鸟驿站、京东等积极布局智能快递柜,抢占物联网市场,尽管目前是免费试用阶段,但其产生的海量用户行为和消费信息数据,以及一旦后期开始收费所带来的未来收益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只要在某个领域里把“物”的量聚集起来,就能够形成巨大的规模效益。
王正伟指出,当企业在某个领域内“物”的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标准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要打造事实标准,避免形而上,即标准是利益集团之争,是国家与国家、大企业与大企业之争,真正的胜利者应该是谁的标准在市场中使用率最高,因此可联合其他产业集团、产业组织共同研制标准;二是标准研制应当下沉,从产品端、应用端反构标准,使得不同的标准在相应行业里成立,而不是在物联网总框架下实现万物皆准。(以上内容来自:新华网)
关于“物联网新职业能力提升工程计划”
计划目标:
“新基建 新职业”:打造100+新型物联网实训基地,培训100万+物联网新型人才。
一是,打造100家新型物联网实训基地。通过对行业企业实地走访与考察,并对企业在物联网实训设施、设备、环境、实训队伍、实训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估,对达标的企业授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的称号。
二是,开展物联网新职业调查。通过开展线上调查与行业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可查资料,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物联网新职业人才画像,发掘物联网行业中在细分领域的新职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将与企业共同开发新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同时产业联盟为其职业能力标准提供从团标到村标再到国标的升级通道。
三是,建立证书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内容框架,运用标准参照型职业能力评价技术,开发线下教材与职业能力提升资源包,通过实施完整的评价过程,做大做强物联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实现与国家人才政策和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政策的接轨。
四是,建立新职业发布机制。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新岗位和新职业将不断出现,建立新岗位、新职业的发现和发布机制,促进行业新兴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推动行业内新职业的规范化发展。
物联网实训基地申报咨询:张老师13811264215
以上内容出自: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